1分快3_1分快3
1分快32023-12-20

1分快3

从河南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看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在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作业 牛书培摄

  俯瞰许昌鹿鸣湖游园 刘和昌 摄

  许昌中央公园 翟英健 摄

  □本报记者 王平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烜

  幸福,是人民的期盼;奋斗,是最好的答卷。

  1月4日至6日,在许昌市两会召开期间,“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口中的热词。

  过去的一年,许昌发展稳健前行,工作亮点纷呈,代表委员们深受鼓舞。站位新起点,许昌市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许昌市高质量发展描绘了一幅点燃激情与梦想的发展蓝图,将开辟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的新征程。

  关键词之共同富裕

  绘就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新蓝图

  在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贯穿始终:回顾2022年工作时指出,“注重城乡融合发展,被确定为全省共同富裕试点,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时提出,“聚焦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五个强市’建设”;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强调,“加快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健全完善‘1+1+9+N’政策体系,率先构建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

  这也自然成为与会的许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2021年9月,市八次党代会明确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后,我们深入调研,发现推进融合发展、共同富裕,必须有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许昌市人大代表、许昌富田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富田说,结合许昌自身实际,借鉴江浙等地经验,建议在许昌市选取部分基础较好、优势明显的区域,出台有关政策,扶持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作出新贡献。

  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城乡融合是实现路径。“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扎实开展质效提升、科技赋能、开放提质、协同共建、增收富民、提标扩面、文化沁润、绿色低碳、四治融合等‘九大行动’,积极探索、先行示范,为全省共同富裕创造经验”,被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2023年重点工作。

  “我们要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作出贡献。”许昌市人大代表、禹州市妇联副主席吴新芬说。

  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全面富裕,是共建共富,逐步共富。参加许昌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致认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既是省委、省政府对许昌的重视和信任,也赋予了许昌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全市上下共建共享,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创造许昌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之创新驱动

  让更多的“许昌创造”脱颖而出

  “2023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培育创新型引领企业2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确保创新主体数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在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这句话下面,许昌市政协委员、许昌爱衣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胜画了一条加重线。许昌是全省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各类市场主体逾40万户,推动许昌市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许昌市每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累计投入奖励资金4亿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80家;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工业增加值、工业竞争力均居全省第3位,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90%以上;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上云”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数字经济规模突破900亿元,智能电力装备、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分别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创新载体平台方面,许昌市建成省级创新平台后备库,入库企业97家,9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全部升级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许昌中心揭牌,双创、魏都智慧岛基本建成,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许昌发布实施“许昌英才计划”3.0版,引进和认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92个、高层次人才1004名,人才团队形成的技术成交额突破10亿元。

  制造业是许昌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制造业稳则全局稳,制造业强则竞争力强。而“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24家。”许昌市人大代表、许昌市工信局局长杨允志表示,要紧紧围绕“633”工业体系,逐行业梳理,科学规划项目,建立市级企业培育库,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要素保障、企业上市、惠企政策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的种子已经发芽,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一定能让更多的“许昌创造”脱颖而出。

  关键词之改善民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许昌市顺利完成省、市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

  如何进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市委、市政府舍得为教育投资,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建设教育项目400余个,增加学位31.5万个,使‘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有效缓解,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昌市人大代表、禹州市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杨润红表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执着的追求,不满足于仅仅有学上,而是要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教育部门应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夯实教育公平基础,答好教育“民生考卷”,实实在在让群众体验到教育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实施忠武路区域开发等103个百城建设提质新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47亿元。突出抓好冬季清洁取暖和中心城区‘汽改水’工程,打通‘断头路’、改造积水点、增加停车位,实施26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1646套,这些成绩令人鼓舞。”许昌市人大代表、魏都区许烟社区党支部书记侯晓一建议,城市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通过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科学布局城市生命线,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打造安全、韧性、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标准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9万人。这一部署振奋人心!”许昌市政协委员、许昌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金国说,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推动人口由“数量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岁月不居、未来可期。许昌市广大干部群众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勇争先,在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书写锦绣的许昌篇章。

  “数”说许昌2022

  2022年,预计许昌市生产总值完成3850亿元,是2016年的1.4倍,总量保持全省第四。

  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意见》印发实施,许昌被确定为全省共同富裕试点;许昌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6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2200亿元;上市企业达到10家,排名全省第3位;新增市场主体7万余户,新增“上云”企业1600家。

  在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中国百强城市、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中,许昌均居全省第3位。

  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

  展望许昌2023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协调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万吨以上。

  相关新闻

  许昌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描绘蓝图提振人心

  本报讯(记者 王平杨伟)“总结成绩客观全面,描绘蓝图提振人心。”1月5日,在许昌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许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宏伟解读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就社会关注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王宏伟介绍,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共一万五千多字,坚持“实”字当头,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总结成绩不夸大、不拔高,分析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安排工作措施精准、易于操作。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层群众、社会各界代表和各级各部门的意见、建议,着力使报告充分反映民意、更加符合实际、体现许昌特色。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完成今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尤需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合力攻坚。”王宏伟表示,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从8个方面对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描绘蓝图提振人心,部署工作精准有力,传递了信心力量,指明了发展路径,必将激发全市上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全面开创许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信心、干劲和热情。

新华全媒+丨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便利——多地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现场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题: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便利——多地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现场见闻

  新华社记者

  “您好,这个药一天4次,1次2片。”“可以刷医保,手机扫码支付。”家住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深业新岸线的冯先生发现家门口的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在医生问诊后直接拿药,整个过程用时约10分钟,真正享受家门口的“一站式”就医服务。

  “一站式”就医服务 让百姓舒心

  不仅是深圳,近日,全国多地都开始了将核酸采样屋改造为发热诊疗站的尝试。

  在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疗站,记者看到,刚到下午两点,已经有不少居民排起长队等候诊治。3平方米的诊疗站内摆放有各类退热、止咳、止痛药物。诊疗站外放有一张方桌用作医生接诊开方,几张凳子供就诊居民候诊休息。

   12月20日,患者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疗站取药。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家住附近的新冠患者刘先生,虽然高烧已退,但咳嗽依然严重,今天特地过来询问康复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他陆续经过测温、问诊、开方、购药、支付等环节,整个就诊过程不到15分钟。“医院的发热门诊人多且杂,在这里不扎堆、不聚集,流程简单,离家又近,非常方便。”刘先生说。

  12月20日,医务人员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疗站给患者配药。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近期社会面感染人数增多,居民看病购药需求增大,我们把原有闲置的核酸采样屋改造成发热诊疗站,设置在人流量大、显眼且通风较好的场所。”望麓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徐立向记者介绍,发热诊疗站主要满足附近社区轻中度发热患者的基础诊疗和购药需求,并分流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压力,目前每天接诊人数在70人左右。

  药品零差价供应 让百姓安心

  12月20日上午9点,杭州市萧山区南江公园附近,由核酸采样屋升级改造的发热诊疗站正式运营,站内设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住在附近的徐先生谈起自己的就诊体验说:“很快、很方便,医生看诊、配药、结算不到10分钟就搞定了,而且还配到了药店很难买到的感冒、退烧药。”徐先生说,希望这样的便民服务点能多设置一些,可以大大缓解居民就医用药焦虑。

  直到中午12点半,现场医生王丹莉完成半天的工作。她介绍,今天来就诊的大部分是新冠轻症患者,站内准备了50多种常用的感冒、化痰、咳嗽药品,大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很认可。

  萧山区卫生健康局科教信息科副科长鲁建锋表示,诊疗站都是“一站式”服务,挂号、就诊、开方、支付、取药都可以在站内完成,同时还能实现医保结算,站内药品也是零差价供应。

  鲁建锋介绍,在诊疗站正式改造完成前,也曾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医保结算不能随意增设点、基层医疗机构药物和人员短缺、群众多样化的就诊需求难以顾全等。后来通过部门协调、调剂人手和药品资源、有序引导有复杂病症的居民到社区医院或者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等方式逐个化解。接下来会根据居民的需求,逐步调整人员配置、药品储备。

  整合医疗资源 让百姓放心

  为方便发热患者在家门口就医,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将部分停用的核酸采样屋改造为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内设备齐全,配有医保刷卡机、制氧机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轮流坐诊。

  宝安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韩静介绍,原有的核酸采样屋经过简单的布置,贴上标识标牌、加装工作电脑、紫外线消毒灯、配置药品等就“变身”发热诊疗站。“这是我们主动延伸医疗服务的创新举措,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在居民家门口高效便捷地处理发热患者的就医需求。如果患者症状较重或有突发意外情况,我们的医生也会评估后转诊到上级医院,让患者放心就诊。”

  同时,发热诊疗室的改造设立也为轻症患者居家治疗“保驾护航”。宝安区依托161个社康发热诊室,利用网格化管理,由社区书记牵头,联合7万多名网格员、楼栋长、企业园区负责人等组成健康顾问团队,一起为大家服务。

  “我们编制了全市首个智能化的‘安心居家明白卡’,市民通过扫码即可实现社区健康顾问服务热线、社康中心咨询电话、互联网医院二维码以及社康中心发热诊室一键导航,同时,我们还开通了24小时医疗救助热线,后台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解答大家的疑问。”韩静说。(记者刘梓桐、谢奔、黄筱、李晓玲)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1分快3地图